找到相关内容5642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延寿、宗密“禅教合一”论之歧义

    佛教的讨论必须从先在的“化他性”转向对自身存在合法性的论证。佛教惟有置于世俗政治、伦理等框架下才能发展。  那么,此时延寿的“教”已经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佛之教;“禅”也不再是六祖之“禅”了,一切都必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1973059.html
  • 郑晓江:佛教之生死智慧与临终关怀

    于生老病死之苦海中的芸芸众生,这可以说就是人间佛教的真精神所在。在中国 佛学史上,禅宗六祖惠能曾云: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,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繠角。”说明佛法是世间人所学,也是觉世间之人的,若离开...

    郑晓江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0373234.html
  • 江灿腾:晚明《物不迁论》的诤辩研究(2)

    注5) 出处同前注。  (注6) 同(注3)。  (注7) 六祖此语,未详出处,待查。转引《卍续藏经》第九十七册。  页七四八,上。  (注8) 以上见《卍续藏经》第九十七册,七四七页,下──七四八,...

    江灿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4273400.html
  • 晓云导师禅画中的儒佛(禅)思想

    …般若者,唐言智慧也,一切处所,一切时中,念念不愚,常行智慧,即是般若行,一念愚,即般若绝,一念智,即般若生  惠能六祖坛经中,具体明确指出:  “若起正真般若观照,一刹那间,妄念俱灭,若识自性,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2273436.html
  • 佛教哲学与京都学派:吴汝钧与赖贤宗对谈

    加以批判。例如你回到六祖慧能的“无念为宗”,从“无住的主体性”来批判久松的“无相的自我”太过于静态,未能充分发扬禅宗的灵动机巧的性格,即是一例。我想,你回到中国佛教所奠定的东亚佛教思想底盘来对京都学派...

    吴汝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973952.html
  • 佛教心理学——“缘起模型”初探

    智,不离见闻缘,超然登佛地」[注23]。《六祖檀经》〈机缘品〉云:「五八六七果因转。」唯识论则更详细言之云:「六七因中转,五八果上圆。」这是认为从事于胜义思惟之禅观修持,就能达到果之圆满。「妙观察智」...Meditieren-wozu und wie, 1993, Freiburg. Basel. Wien)第一三六页以下。   [注23] 《六祖坛经?机缘品》:「自性具三身,发明成四智,不离见闻缘,超然登地。」 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174065.html
  • 佛教哲学与唯识现象学: 吴汝钧与赖贤宗对谈

    不是局限在空有二宗的印度的大乘佛教里面.印度的大乘佛教里面,理想世界跟现实世界还是相对来讲比较有种对立的倾向.中国人发挥一种高度智慧,发挥一种所谓圆融的智慧,它那当下一念心,就是禅宗六祖慧能所说的,...

    赖贤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174066.html
  • 元代临济禅系的弘传——从原妙到元长(1)

    即便不落入昏沉,往往也容易耽著那种宁谧安闲的境界。六祖在《坛经》中指出“禅非坐卧”,永嘉禅师《证道歌》提出“行亦禅,坐亦禅,语默动静体安然”,无疑都是对治传统的坐禅修习中的诸种弊病之良药。而从原妙悟道的...早课所选取[六一]。在明本看来,“六祖方三传而出百丈,世称大智禅师,建禅林清规,远依律部,立为礼法。复置广堂连床,俾三百、五百众凛凛危坐,枯桩其形,死 其心,目之曰坐参。”[六二]明本认为,百丈的这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174086.html
  • 圆觉经管窥(八)─普眼菩萨章之一

    。又正念者,无念也,《智度论》云:『有念,是魔业;无念,为法印』《六祖坛经》:『何名无念?知见一切法,心不染着,是为无念。用即遍一切处,亦不着一切处,但净本心,使六识出六门,于六尘中无染无杂,来去自由...

    何金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274088.html
  • 廖肇亨:药地愚者大师之诗学源流及旨要论考(2)

    、杜者,勿执于字句之间,当率意熟读,久而得之,此提魂摄魄之法」。谢榛《诗家直说》,收于谢榛《谢榛全集》(济南:齐鲁书社,2000),卷22,页736。  77. 谢榛:「予因六祖惠能不识一字,参禅入...

    廖肇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4274728.html